【python系统学习14】类的继承与创新
2021-02-13 03:19
初中学政治我们就学到过,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文化是在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代码也是。 我们可以用类特有的继承方法和拓展创新功能,实现代码层面的前进。 此节这两个知识点属于类中较高阶的操作,让用类写成的代码更容易复用、拓展和维护。 说道“继承”这俩字,你能想到啥? 反正我想到的是, 放到代码里,就是 也就是说,通过类的继承,可以让子类拥有父类拥有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那之前只了解到类的概念,怎么又多出来一个“子类”和“父类”的区分呢? 我想,这只是统称。凡是一个类A继承了另一个类B,那么A就是B的儿子,A就可以统称为子类,B就可以统称为父类。 题外话,我现在看这个“类”字看多了,咋看咋像“粪”。。。 还是以老子和儿子的身份,编写两段语义化的代码来了解下: class Son(Father): # 子类Son继承父类Father的写法 不是一个Son类可以继承Father,再来十个Son也可以。 class Son(Father): # 子类Son继承父类Father # 父类可以被无限个子类所继承 # ... 子类继承来的属性和方法,也会传递给子类创建的实例。 这很好理解,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相当于子类外挂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那么子类的实例,也就可以用这些属性和方法。 看个例子: class Son(Father): # 子类Son继承父类Father son1 = Son(‘小菊‘) # 打印结果: 实例化后的对象son1不仅有类Son内部定义的属性,还有父类Father内部定义的属性familyName、nativePlace等。 说明子类创建的实例,从子类那间接得到了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实例化对象可以随便运用。 在上边类的继承中,我们协议子类是Son、父类是Father。 那Father还有他的父类吗?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 上述代码中, 用isinstance来判断说明: 函数isinstance(),可以用来判断某个实例是否属于某个类。 观察代码看用法: son1 = Son() print(1,isinstance(son1,Son)) # True print(2,isinstance(son1,Father)) # True print(3,isinstance(son1,object)) # True print(4,isinstance(son1,(Son,Father))) # True print(4,isinstance(son1,(Father,Son))) # True print(5,isinstance(son1,Son2)) # False print(6,isinstance(Son,Father)) # False print(7,isinstance(Son,object)) # True print(8,isinstance(Father,object)) # True print(9,isinstance(Son,(Father,object))) # True 总结用法: # 第二种(伪代码) 返回结果: 总结知识点: 具体值与基本类型的归属判断:
看代码总结知识点吧 print(isinstance(1,str)) # False print(isinstance(1,(int,str))) # True print(isinstance(1,object)) # True 继承不仅可以发生在两个层级之间(即父类-子类),还可以有父类的父类、父类的父类的父类…… 比如三个类A、B、C。A是爷爷、B是爸爸、C是儿子。我们可以B继承A、C再继承B。后边再可以有孙子D、D再继承C等等。。。 一“码”以蔽之: son = Son(‘小明‘) print(son.fatherName) # 实例拿到父类的属性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继续拓展上面的例子,或往上(爷爷的爸爸),或往下(儿子的儿子)。所以,多层继承又属于继承的深度拓展。 从上边代码就能看出功能,Son类创建的实例不仅可以调用Father的属性和方法、还能调用爷爷Grand类的属性和方法。 结论就是:子类创建的实例可调用所有层级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一个类同时继承多个类,就叫 括号里B、C和D的顺序是有讲究的。和子类更相关的父类会放在更左侧。 也就是血缘关系越深的爸爸,在括号里的顺序越靠前。 既然跟B爸爸最亲,所以儿子A类创建的实例在调用属性和方法时,会优先在最左侧的父类B中找,找不到才会去第二左侧的父类C中找,依旧找不到才会最后去父类D中找。有点“就近原则”的意思,当然,如果最后几个类中都没找到, A类创建的实例调用属性和方法时,先在直接爸爸A类中找,还是先在爸爸继承的最亲近的B类中找?(这里A相当于A实例的爸爸,B相当于A实例的爷爷。) son = Father() 总结:先在直接爸爸中找属性。找不到,再去爸爸继承的爷爷类们找。 用一段大型家庭伦理来写一个多重继承。 其中,身份情况如下: son = Father() # 说明先在直接爸爸中找属性 # 以下说明实例可以拿到其他重继承类内部的属性 # 以下说明多重继承的就近原则 - 就近取最近的爷爷的属性 # 以下说明前几重父类都没有,取第一个有该属性的父类,哪怕这个父类时最后一重继承的 这自然不用说,子类创建的实例可调用所有重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来一个比较表格吧 多层继承和多重继承二者单用都是一条线,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那就是个十字啊!
实例儿子依次继承了爸爸、爷爷、大爷爷、小爷爷、爷爷的爸爸这几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简直就是 多层继承和多重继承的结合,让继承的类拥有更多的属性和方法,且能更灵活地调用。进而,继承的力量也得以放大了很多倍。
一码以蔽之 son = Father() # 实例儿子 上例中, 总结:多重继承中,若某父类还有父类的话,会先按照多层继承的顺序,纵向往上找到顶。若到顶还没有,则再继续向右扩展寻找多重的继承。 我们可以在继承父类代码的基础上,再书写子类自己更具自我特色的代码。这就是子类的创新部分了。 比如下边代码中,儿子的姓就是继承父亲的。儿子的名字就是自己创新的部分。儿子籍贯是继承父类后生下来就有的,但是以后自己跑到北京、杭州居住,那就是自己创新的部分。 class Son(Father): # 子类Son继承父类Father def secondLanguage(self, languageName): # 子类创新自己的方法secondLanguage # 子类的第一个实例 # 子类的第二个实例 # 实例既可以用子类的属性和方法,也可以调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上述代码中, Son类中的self.name、self.presentAddress 是属于子类新增的属于自己的属性、 好吧,我承认这是一句多余的不行的废话 在继承的基础上可以做新加代码,甚至可以重写(修改)继承来的属性和方法。 还是用代码来说明问题,在上边代码的基础上,我们想一段情景剧: Father类现在有一个二儿子Son2,他从小生下来被过继给了日本的亲叔叔。 class Son(Father): # 子类Son继承父类Father class Son2(Father): # 继承父类Father,不过被过继给叔叔的二儿子类Son2 可见,重写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只要在子类中重新定义同名的变量,并做自己的定制代码即可。 但是,直接在Son2里这么写,Father会不会伤心呢? 所以,重写代码按照上边这么写,他粗鲁了。那有什么优雅的重写吗? class Son2(Father): 上边代码,依旧重写方法。不过里边的代码不再是粗鲁的直接修改为自己的内容,而是调用父类的方法,但是传不同的参数。 总结:所谓创新,在复用代码的基础上,又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本文使用 mdnice 排版
目录:
类的继承
儿子继承老子
的姓氏籍贯特征和遗产等。子类继承父类
的属性和方法。
这样,很多基础代码不用再重复书写,就可以直接实现代码的复用
子类和父类
继承的写法
伪代码
class A(B):
...子类A的创新定制代码 # 下详
注意:
继承示例
# 子类Son继承父类Father的示意
class Father:
familyName = ‘郭‘
nativePlace = ‘河北省‘
def language(self):
print(‘说中国话‘)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econdLanguage(self):
self.language()
print(‘学说了英语‘)
父类可以被无限个子类所继承
class Father:
familyName = ‘郭‘ # 表示姓氏
nativePlace = ‘河北省‘ # 表示籍贯
def language(self): # 表示说母语的能力
print(‘说中国话‘)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econdLanguage(self):
self.language()
print(‘学说了英语‘)
class Son2(Father): # 子类Son2继承父类Father
def __init__(self):
print(‘这里自己想象点Son2特色的代码吧,我绞尽脑汁了~‘)
def characterFn(self):
self.language()
pass
class SonN(Father):
pass
子类实例可调用父类属性和方法
class Father:
familyName = ‘郭‘ # 表示姓氏
nativePlace = ‘河北省‘ # 表示籍贯
def language(self): # 表示说母语的能力
print(‘说中国话‘)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econdLanguage(self):
self.language()
print(‘学说了英语‘)
print(son1.name + ‘姓‘ + son1.familyName)
print(son1.name + ‘籍贯是‘ + son1.nativePlace)
# 小菊姓郭
# 小菊籍贯是河北省
类的始祖(根类)
根类 - object
object
。object
是所有类的父类,我们将其称为根类(可理解为类的始祖)。class Father:
相当于写成class Father(object)
实例归属判断 - isinstance()
# 实例归属判断 isinstance()
class Father:
pass
class Son(Father):
pass
class Son2:
pass
# 说明:子类创建的实例属于子类(废话。。。)
# 说明:子类创建的实例同时也属于父类
# 说明:说明任何类创建的实例都属于根类object
# 说明:son1属于Son的实例、也属于Father的实例
# 说明:son1属于Son的实例、也属于Father的实例
# 说明:son1不是Son2的实例。A子类创建的实例不属于C子类
# 说明:这俩都是类所以报错。
# 说明:可以说明Son(任何类)是根类object的实例
# 说明:可以说明Father(任何类)是根类object的实例
# 说明:Son不属于Father的实例,但他是根类object的实例# 第一种(伪代码)
isinstance(实例名, 类名)
isinstance(实例名, (类名1, 类名2...)) # 第二个参数是类名组成的元祖类型数据。
布尔值。True或False。
判断第一个参数是第二个参数的实例、或者判断第一个参数属于第二个参数中某个类的实例,则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1. 子类创建的实例,同属于该子类的父类。
2. 父类创建的实例,与他的子类没关系。
3. 所有类,都属于根类object的实例。
4. 所有实例,都属于根类object的实例。
5. 子类A创建的实例,不属于其他C等子类的实例。
print(isinstance(1,int)) # True
# 判断1是否为整数类的实例,实例1是整数类的实例
# 实例1不是字符串类的实例
# 实例1是整数类的实例
# 实例1是根类object的实例
类的继承升级版 - 多层继承
1、啥是多层继承
这样一层一层,层层向上/向下继承,就是多层继承
。
2、伪代码
class B(A):
...
class C(B):
...
class D(C):
...
class...
3、示例代码
# 多层继承
class Grand:
familyName = ‘郭‘ # 表示姓氏
class Father(Grand):
fatherName = ‘明爸‘
class Son(Father):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sonName = name
print(self.fatherName) # 子类拿到父类的属性
print(self.familyName+self.sonName) # 子类拿到父类的父类 的属性
# 执行后打印
# 明爸
# 郭小明
print(son.familyName + son.sonName) # 实例拿到父类的父类 的属性
# 执行后打印
# 明爸
# 郭小明
4、多层继承的好处
类的继承升级版 - 多重继承
1、啥是多重继承
多重继承
。就好像同时拥有好几个爸爸。# 伪代码:
class A(B,C,D):
2、就近继承
3、爸爸近还是爷爷近
class Grand:
name = ‘亲爷爷‘
class Father(Grand):
name = ‘爸爸‘
# 说明先在直接爸爸中找属性
print(son.name) # 爸爸
4、多重继承的示例
代表的身份
伦理身份
对应下边示例中的变量
实例
儿子
son
A类
爸爸
Father
B类
亲爷爷
爷爷Grand2在三个爷爷中排行老二
C类
大爷爷
Grand1
D类
小爷爷
Grand3
# 多重继承
class Grand1:
name = ‘大爷爷‘
grand1 = ‘我是老大‘
age = 60
class Grand2:
name = ‘亲爷爷‘
grand2 = ‘我是老二‘
age = 59
class Grand3:
name = ‘小爷爷‘
grand3 = ‘我是老三‘
age = 58
hobby = ‘只有小爷爷有hobby属性‘
class Father(Grand2, Grand1, Grand3):
name = ‘爸爸‘
father = ‘我是爸爸‘
print(son.name) # 爸爸
print(son.father) # 我是爸爸
print(son.grand1) # 我是老大
print(son.grand2) # 我是老二
print(son.grand3) # 我是老三
print(son.age) # 59
print(son.hobby) # 只有小爷爷有hobby属性
5、多重继承的作用
多层继承和多重继承
二者的比较
名称
多层继承
多重继承
写法
class B(A):
...
class C(B):
...class A(B, C, D):
...
例子
孙子继承儿子、儿子继承爸爸、爸爸继承爷爷
爸爸继承爷爷、大爷爷、小爷爷
特点
类在纵向上深度拓展
类在横向上宽度扩展
作用
子类创建的实例,可调用所有层级的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同多层继承,可以调用所有。不过遵循就近原则。优先考虑靠近子类的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二者的结合
超级富二代
啊~# 多层继承和多重继承结合
class GrandFather:
name = ‘爷爷的爸爸-太爷爷‘
age = 102
class Grand1:
name = ‘大爷爷‘
class Grand2(GrandFather): # 多层继承1
name = ‘亲爷爷‘
class Grand3:
name = ‘小爷爷(又名二爷爷)‘
age = 62
class Father(Grand2, Grand1, Grand3): # 多层继承2 + 多重继承
name = ‘爸爸‘
print(son.name) # 爸爸
print(son.age) # 102son.age
这段打印的 102说明,虽然Grand2中没有,但是Grand2的多层继承GrandFather中有,所以顺序是先从多层中找,最后才考虑多重继承的Grand3中的变量。
类的创新
创新 - 新增代码
# 子类继承父类并做自我创新
class Father:
familyName = ‘郭‘ # 姓氏
nativePlace = ‘河北省‘ # 籍贯
def language(self):
print(‘%s家,母语说中国话‘ %(self.familyName))
def __init__(self, name, presentAddress):
self.name = name # 子类创新自己的属性name
self.presentAddress = presentAddress # 子类创新自己的属性presentAddress
self.language()
print(‘%s单独学说了%s‘ %(self.name, languageName))
def resume(self): # 子类创新自己的方法resume
print(‘%s姓%s,籍贯是%s。现居住在%s‘ %(self.name, self.familyName,self.nativePlace, self.presentAddress))
son1 = Son(‘小菊‘, ‘北京‘)
son1.secondLanguage(‘英语‘)
son1.resume()
son2 = Son(‘小锋‘, ‘杭州‘)
son2.secondLanguage(‘韩语‘)
son2.resume()
print(son1.familyName)
print(son1.nativePlace)
子类内部用的self.language()、以及这个language方法内部用的属性familyName、子类自己方法resume中用的self.nativePlace等都是继承自父类Father的。
这就是继承的部分。
self.secondLanguage、self.resume 是属于子类新增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这就是创新的部分。
创新 - 修改(重写)继承的内容
重写代码
: 是在子类中,对父类代码的修改。
因为叔叔和爸爸同姓,所以继承的属性“familyName”不用管,还是姓“郭”。但是到了日本后上户口就是日本的籍贯了,所以“nativePlace”得修改重写。
另外虽然是爸爸的儿子(继承自Father),但是因为在日本长大,所以母语变成说日语了。于是我们重写了继承来自爸爸类的方法“language”。如下class Father:
familyName = ‘郭‘
nativePlace = ‘河北省‘
def language(self):
print(‘%s家,母语说中国话‘ %(self.familyName))
# ...代码同上一段里的
languageTxt = ‘日语‘ # 自己的属性,属新增的创新
nativePlace = ‘北海道‘ # 修改的属性,属重写的创新
def language(self): # 修改的方法,属重写的创新
print(‘我的母语说:‘, self.languageTxt) # 里边的代码有自己定制的内容,属于重写。
son2 = Son2()
son2.language()
# 我的母语说: 日语
到底是自己生的儿子,给了别人后就这么迫不及待、直接的修改,爸爸的心,痛啊!
优雅的重写
# 优雅的重写
class Father:
familyName = ‘郭‘
nativePlace = ‘河北省‘
def language(self, languageTxt = ‘中国话‘): # 需要父类的这个方法协助修改
print(‘%s家,母语说%s‘ %(self.familyName, languageTxt))
languageTxt = ‘日语‘
nativePlace = ‘北海道‘
def language(self): # 依旧重写方法
Father.language(self, self.languageTxt) # 不过里边的代码不再是粗鲁的直接修改为自己的内容,而是调用父类的方法,但是传不同的参数。
son2 = Son2()
son2.language()
# 郭家,母语说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