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从菜鸟到高手(8):print函数、赋值与代码块
2021-07-05 17:05
标签:too nan 指定 nts git 有用 range tps 课程 ??print函数相信读者一定对它不陌生,因为在前面的章节,几乎每个例子都使用了print函数,这个函数的功能就是在控制台输出文本。不过print在输出文本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设置,以及输出多参数字符串。 ??如果为print函数传入多个参数值,那么print函数会将所有的参数值首尾相接输出。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这行代码输出了a到e,共5个字母。在Python控制台中输出了“a b c d e”。很明显是将这5个字符首尾相接输出了。不过这些字母之间用空格分隔,这是print函数默认的分隔符,用于分隔输出的多个参数值,这个默认设置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执行下面的代码,会在等号(=)后面加一个空格。 输出结果如下: ??其中等号(=)前面的空格是第1个参数值包含的。 ??print函数会为除了第1个参数值以外的其它参数值前面添加一个空格,这样做,在需要用空格分隔的场景下,就不需要在每一个参数值前面添加空格了。 ??不过这种默认设置有利有弊,在不需要用空格分隔时,print函数仍然会添加空格。例如,要输出字符串“Apple,Orange,Banana”。其中Apple、Orange和Banana之间用逗号(,)分隔,逗号(,)与英文单词之间没有空格。如果按前面的做法,会有如下的代码输出这行字符串。 输出的结果如下: ??很明显,逗号(,)前后都有空格。当然,可以将逗号(,)与前面的英文单词合并,但逗号(,)与后面的英文单词之间仍然会有空格。 print("Apple",",", "Orange",",","Banana") ??现在我们要用print函数特有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修改默认的多参数值分隔符。在print函数最后添加“sep=","”,就可以将分隔符从空格改成逗号(,)。现在可以直接使用下面的代码输出字符串“Apple,Orange,Banana”。 输出结果。 ??print函数输出字符串时,默认会在字符串结尾添加换行符(\n),这样每次调用print函数输出字符串,都会另起一行。不过有时我们希望调用多次print函数都在同一行输出,这时我们可以在print函数最后加上“end=" "”,让最后一个输出字符串结尾符变成空格,而不是原来的“\n”,当然,也可以将结尾符设成长度为0的字符串,这样多次使用print函数输出的结果就会首尾相接了,中间没有任何分隔符。 输出结果:abc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print函数输出多参数值,修改默认多参数值分隔符,以及修改输出字符串结尾字符的方法。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很多读者看来,赋值操作是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也多次使用了赋值操作。不过Python语言中的赋值操作要有趣的多。例如,可以同时将多个值赋给多个变量。 ??在上面的代码中,将1,2,3分别赋给了x,y,z三个变量,并输出这3个变量的值。使用Python语言中的这个特性可以很容易实现两个变量中值的交换。 ??这种同时将多个值赋给多个变量的操作,等号(=)右侧的值与左侧的变量个数必须相等,否则会抛出异常。 ??Python语言的这种特性称为序列解包(Sequence Unpacking),其实任何一个可迭代(Iterable)的对象都支持这一特性,关于迭代对象(列表、集合等)的详细信息会在后面的章节介绍。 ??Python语言还支持链式赋值(Chained Assignments)和增量赋值(Augmented Assignments),链式赋值是指将同一个值连续赋给多个变量。 ??增量赋值是指将变量自身增加或减小(负增量)指定值的表达式的简化形式。例如,x = x + 2,如果用增量赋值表达式,可以写成x += 2,也就是将等号(=)右侧的x省略,并将加号(+)放到等号左侧。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序列解包、链式赋值和增量赋值的使用方法。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Python从菜鸟到高手》开始转载了,敬请关注 ??代码块并非一种语句,而是在学习条件和循环语句之前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代码块是在条件为真(true)时执行的一组语句,在代码前放置空格来缩进语句即可创建代码块。 ??注意:使用tab字符也可以缩进语句形成代码块。Python将一个tab字符解释为到下一个tab字符位置的移动,而一个tab字符为8个空格,不过Python标准推荐使用空格缩进的方式创建代码块,建议使用4个空格缩进的方式创建代码块。 ??代码块的每行语句应该缩进同样的量。下面的伪代码(并非真正的Python代码)展示了如何用缩进的方式创建代码块。 ??很多编程语言使用特殊单词或字符来表示一个代码块的开始,用另外的单词或字符表示代码块的结束,例如,Pascal语言使用begin表示代码块的开始,使用end表示代码块的结束,而C风格的编程语言(如Java、C#、C++等)使用一对大括号表示代码块的开始和结束。Python语言和这些语言都不一样,Python语言使用冒号(:)表示代码块的开始,代码块中的每一条语句都是缩进的(缩进量相同)。当回退到与快的开始语句同样的缩进量时,就表示当前块已经结束。很多集成开发环境(IDE)会帮助用户轻松把握缩进,因此读者不必担心缩进量不对导致Python程序无法编译通过。 ??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如何使用Python语言中的缩进块,在下面几节就详细介绍各种缩进块的应用。 《Python从菜鸟到高手》已经出版,开始连载了,购买送视频课程 Python从菜鸟到高手(8):print函数、赋值与代码块 标签:too nan 指定 nts git 有用 range tps 课程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androidguy/2170943# 输出结果:a b c d e
print("a","b","c","d","e");
print("name =", "Bill")
print("age =", 30)
name = Bill
age = 30print("Apple",",", "Orange",",","Banana")
Apple , Orange , Bananaprint("Apple",",", "Orange",",","Banana")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例如,可以用传统的字符串相加的方式输出字符串“Apple,Orange,Banana”。print("Apple" + "," + "Orange" + "," + "Banana")
print("Apple", "Orange","Banana", sep=",")
Apple,Orange,Bananaprint("a",end="");
print("b",end="");
print("c");
# 输出用空格分隔的多参数值
print("name =", "Bill")
# 输出用空格分隔的多参数值
print("age =", 30)
# 使用加号(+)连接字符串
print("Apple" + "," + "Orange" + "," + "Banana")
# 修改多参数值分隔符为逗号(,),然后输出多参数值
print("Apple", "Orange","Banana", sep=",")
# 修改多参数值分隔符为“&”,然后输出多参数值
print("Can","you","tell","me", "how", "to", "get", "to","the","nearest", "tube", "station", sep="&")
# 修改输出字符串结尾符为空格,这样下一次调用print函数,就会中同一行输出内容了
# 运行结果:Hello world
print("Hello", end=" ")
print("world")
# 修改输出字符串结尾符为长度为0的字符串,这样下一次调用print函数,输出的内容不仅会在同一行,
# 而且会首尾相接,运行结果:abc
print("a",end="");
print("b",end="");
print("c");
2.有趣的赋值操作
>>> x,y,z = 1,2,3
>>> print(x,y,z)
1 2 3
>>> x,y = 20,30
>>> x,y = y,x
>>> print(x,y)
30 20
>>> x,y,z = 1,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x = y = 20
其实前面介绍的二元运算符都支持增量赋值,例如,x = x 20可以写成x = 20,x = x % 3可以写成x %= 3。x,y,z = 1,2,3 # 使用序列解包方式进行赋值
print(x,y,z)
x,y = y,x # 利用序列解包交换x和y的值
print(x,y)
# x,y,z = 1,2 # 抛出异常
# x,y = 1,2,3 # 抛出异常
x = y = 20 # 使用链式赋值设置x和y
print(x,y)
x *= 2 # 增量赋值
x %= 3 # 增量赋值
print(x)
3. 用缩进创建代码块
This is a code line
This is another code line:
This is a block
continuing the same block
the last line of this block
We escaped the inner block
文章标题:Python从菜鸟到高手(8):print函数、赋值与代码块
文章链接:http://soscw.com/index.php/essay/10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