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算法(07) - 冒泡排序
2021-02-15 01:20
标签:tle 完成 info fill preview role 顺序 sort pac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序列有n个元素,循环n次(实际上n-1次循环即可) 基本算法(07) - 冒泡排序 标签:tle 完成 info fill preview role 顺序 sort pac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uchaoqun/p/12717459.html概述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
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算法描述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排序方法
平均时间复杂度
最坏时间复杂度
最好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稳定性
冒泡排序
O(1)
稳定
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 a 可能会出现在 b 的后面。
时间复杂度:对排序数据的总的操作次数。反映当n变化时,操作次数呈现什么规律。
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计算机内执行时所需存储空间的度量,它也是数据规模n的函数。Demo(Scala)
每次循环比较n-1次(每次比较两个元素大小,最后一个元素没有下一个可以比较的元素)
实际上计算次
如下Demo的复杂度为,代码可以优化,最好的时间复杂度是,待学习。def bubbleSort(array: Array[Int]): Array[Int] = {
if (array.length == 1) {
array
} else {
var len = array.length
while (len > 0) {
for (i array(i + 1)) {
val tmp = array(i)
array(i) = array(i + 1)
array(i + 1) = tmp
}
}
len -= 1
}
}
array
}
Demo(scala)
def bubbleSort(array: Array[Int]): Array[Int] = {
// 交换两个数组中的值
val swap = (array: Array[Int], i: Int, j: Int) => {
val tmp = array(i)
array(i) = array(j)
array(j) = tmp
array
}
// 如果没有发生交换的情况,时间复杂度最少为O(n)
var didSwap = false
if (array.length == 1) {
return array
} else {
var len = array.length
while (len > 1) {
for (i array(i + 1)) {
swap(array, i, i + 1)
didSwap = true
println(len)
}
}
if (!didSwap) return array
len -= 1
}
}
array
}
上一篇:排序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