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F---Binding学习(一)
2021-02-19 11:20
转自:http://blog.csdn.net/lisenyang/article/details/18312199
1,Data Binding在WPF中的地位
程序的本质是数据+算法。数据会在存储、逻辑和界面三层之间流通,所以站在数据的角度上来看,这三层都很重要。但算法在3层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对于一个3层结构的程序来说,算法一般分布在这几处:
A。数据库内部。
B。读取和写回数据。
C。业务逻辑。
D。数据展示。
E。界面与逻辑的交互。
A,B两部分的算法一般都非常稳定,不会轻易去改动,复用性也很高;C处与客户需求最紧密,最复杂,变化最大,大多少算法都集中在这里。D,E负责UI和逻辑的交互,也占有一定量的算法。
显然,C部分是程序的核心,是开发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C部分。然而,D,E两部分却经常成为麻烦的来源。首先这两部分都与逻辑紧密相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本来该放在逻辑层里面的算法写进这两部分(所以才有了MVC、MVP等模式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其次,这两部分以消息或者事件的方式与逻辑层沟通,一旦出现同一个数据需要在多出展示/修改时,用于同步的代码错综复杂;最后,D和E本来是互逆的一对儿。但却需要分开来写-----显示数据写一个算法,修改数据再写一个算法。总之导致的结果就是D和E两部分会占去一部分算法,搞不好还会牵扯不少精力。
问题的根源在于逻辑层和展示层的地位不固定------当实现客户需求的时候,逻辑层的确处于核心地位。但到了实现UI的时候,展示层又处于核心的地位。WPF作为一种专业的展示层技术,华丽的外观和动画只是它的表层现象,最重要的是他在深层次上把程序员的思维固定在了逻辑层,让展示层永远处于逻辑层的从属地位。WPF具有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它引入了Data Binding概念及与之配套的Dependency Property系统和DataTemplate。
从传统的Winform转移到WPF上,对于一个三层程序而言,数据存储层由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组成,数据传输和处理仍然使用.NetFramework的ADO.NET等基本类(与Winform开发一样)。展示层则使用WPF类库来实现,而展示层和逻辑层的沟通就使用Data Binding来实现。可见,Data Binding在WPF中所起的作用就是高速公路的作用。有了这条高速公路,加工好的数据自动送达用户界面并加以显示,被用户修改过的数据也会自动传回业务逻辑层,一旦数据被加工好又会被送往界面。。。。程序的逻辑层就像是一个强有力的引擎一直在运作,用加工好的数据驱动用户界面也文字、图形、动画等形式把数据显示出来------这就是数据驱动UI。
引入Data Binding之后,D,E两部分被简化了很多。首先,数据在逻辑层和用户界面直来之去、不涉及逻辑问题,这样的用户界面部分基本上不包含算法:Data Binding本身就是双向通信,所以相当于把D和E合二为一;对于多个UI元素关注同一个数据的情况,只需要用Data Binding将这些UI元素和数据一一关联上(以数据为中心的星形结构),当数据变化后,这些UI元素会同步显示这一变化。前面提到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优化,所有与业务逻辑相关的算法都处在业务逻辑层,逻辑层成了一个可以独立运转,完整的体系,而用户界面则不需要任何逻辑代码。完全依赖和从属于业务逻辑层。这样做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第一:如果把UI看做是应用程序的皮,把存储层和逻辑层看作是程序的瓤,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把皮撕下来换一个新的。第二:因为数据层能够独立运作,自成体系,所以我们可以进行更完善的单元测试而无需借助UI自动化测试工具----你完全可以把单元测试看作是一个“看不见的UI”,单元测试只是使用这个UI绕过真实的UI直接测试业务逻辑罢了。
文章标题:WPF---Binding学习(一)
文章链接:http://soscw.com/index.php/essay/5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