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tch API
2021-04-24 15:28
标签:stat 基本 target form intro put mixin 错误 翻译
转自:http://blog.csdn.net/renfufei/article/details/51494396
AJAX半遮半掩的底层API是饱受诟病的一件事情. XMLHttpRequest 并不是专为Ajax而设计的. 虽然各种框架对 XHR 的封装已经足够好用, 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更好用的API是 fetch
。下面简单介绍 window.fetch
方法, 在最新版的 Firefox 和 Chrome 中已经提供支持。
XMLHttpRequest
在我看来 XHR 有点复杂, 我不想解释为什么“XML”是大写,而“Http”是“骆峰式”写法。使用XHR的方式大致如下:
// 获取 XHR 非常混乱!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try { 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try { 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 } // 打开连接, 发送数据. request.open(‘GET‘, ‘https://davidwalsh.name/ajax-endpoint‘, true); request.send(null);
我们可以看出, XHR 其实是很杂乱的; 当然, 通过 JavaScript 框架可以很方便地使用XHR。
fetch
的基本使用
fetch
是全局量 window
的一个方法, 第一个参数是URL:
// url (必须), options (可选) fetch(‘/some/url‘, { method: ‘get‘ }).then(function(response) { }).catch(function(err) { // 出错了;等价于 then 的第二个参数,但这样更好用更直观 :( });
和 Battery API 类似, fetch API 也使用了 JavaScript Promises 来处理结果/回调:
// 对响应的简单处理 fetch(‘/some/url‘).then(function(response) { }).catch(function(err) { // 出错了;等价于 then 的第二个参数,但这样更直观 :( }); // 链式处理,将异步变为类似单线程的写法: 高级用法. fetch(‘/some/url‘).then(function(response) { return //... 执行成功, 第1步... }).then(function(returnedValue) { // ... 执行成功, 第2步... }).catch(function(err) { // 中途任何地方出错...在此处理 :( });
如果你还不习惯 then
方式的写法,那最好学习一下,因为很快就会全面流行。
请求头(Request Headers)
自定义请求头信息极大地增强了请求的灵活性。我们可以通过 new Headers()
来创建请求头:
// 创建一个空的 Headers 对象,注意是Headers,不是Header var headers = new Headers(); // 添加(append)请求头信息 headers.append(‘Content-Type‘, ‘text/plain‘); headers.append(‘X-My-Custom-Header‘, ‘CustomValue‘); // 判断(has), 获取(get), 以及修改(set)请求头的值 headers.has(‘Content-Type‘); // true headers.get(‘Content-Type‘); // "text/plain" headers.set(‘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删除某条请求头信息(a header) headers.delete(‘X-My-Custom-Header‘); // 创建对象时设置初始化信息 var headers = new Headers({ ‘Content-Type‘: ‘text/plain‘, ‘X-My-Custom-Header‘: ‘CustomValue‘ });
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 append, has, get, set, 以及 delete 。需要创建一个 Request
对象来包装请求头:
var request = new Request(‘/some-url‘, { headers: new Headers({ ‘Content-Type‘: ‘text/plain‘ }) }); fetch(request).then(function() { /* handle response */ });
下面介绍 Response
和Request
的使用方法!
Request 简介
Request 对象表示一次 fetch 调用的请求信息。传入 Request 参数来调用 fetch, 可以执行很多自定义请求的高级用法:
-
method
- 支持GET
,POST
,PUT
,DELETE
,HEAD
-
url
- 请求的 URL -
headers
- 对应的Headers
对象 -
referrer
- 请求的 referrer 信息 -
mode
- 可以设置cors
,no-cors
,same-origin
-
credentials
- 设置 cookies 是否随请求一起发送。可以设置:omit
,same-origin
-
redirect
-follow
,error
,manual
-
integrity
- subresource 完整性值(integrity value) -
cache
- 设置 cache 模式 (default
,reload
,no-cache
)
Request
的示例如下:
var request = new Request(‘/users.json‘, { method: ‘POST‘, mode: ‘cors‘, redirect: ‘follow‘, headers: new Headers({ ‘Content-Type‘: ‘text/plain‘ }) }); // 使用! fetch(request).then(function() { /* handle response */ });
只有第一个参数 URL 是必需的。在 Request
对象创建完成之后, 所有的属性都变为只读属性. 请注意, Request
有一个很重要的 clone
方法, 特别是在 Service Worker API 中使用时 —— 一个 Request 就代表一串流(stream), 如果想要传递给另一个 fetch
方法,则需要进行克隆。
fetch
的方法签名(signature,可理解为配置参数), 和 Request
很像, 示例如下:
fetch(‘/users.json‘, { method: ‘POST‘, mode: ‘cors‘, redirect: ‘follow‘, headers: new Headers({ ‘Content-Type‘: ‘text/plain‘ }) }).then(function() { /* handle response */ });
因为 Request 和 fetch 的签名一致, 所以在 Service Workers 中, 你可能会更喜欢使用 Request 对象。关于 ServiceWorker 的相关博客请等待后续更新!
Response 简介
Response 代表响应, fetch 的 then
方法接收一个 Response
实例, 当然你也可以手动创建 Response
对象 —— 比如在 service workers 中可能会用到. Response 可以配置的参数包括:
-
type
- 类型,支持:basic
,cors
url
-
useFinalURL
- Boolean 值, 代表url
是否是最终 URL -
status
- 状态码 (例如:200
,404
, 等等) -
ok
- Boolean值,代表成功响应(status 值在 200-299 之间) -
statusText
- 状态值(例如:OK
) -
headers
- 与响应相关联的 Headers 对象.
// 在 service worker 测试中手动创建 response // new Response(BODY, OPTIONS) var response = new Response(‘.....‘, { ok: false, status: 404, url: ‘/‘ }); // fetch 的 `then` 会传入一个 Response 对象 fetch(‘/‘) .then(function(responseObj) { console.log(‘status: ‘, responseObj.status); });
Response
提供的方法如下:
-
clone()
- 创建一个新的 Response 克隆对象. -
error()
- 返回一个新的,与网络错误相关的 Response 对象. -
redirect()
- 重定向,使用新的 URL 创建新的 response 对象.. -
arrayBuffer()
- Returns a promise that resolves with an ArrayBuffer. -
blob()
- 返回一个 promise, resolves 是一个 Blob. -
formData()
- 返回一个 promise, resolves 是一个 FormData 对象. -
json()
- 返回一个 promise, resolves 是一个 JSON 对象. -
text()
- 返回一个 promise, resolves 是一个 USVString (text).
处理 JSON响应
假设需要请求 JSON —— 回调结果对象 response 中有一个json()
方法,用来将原始数据转换成 JavaScript 对象:
fetch(‘https://davidwalsh.name/demo/arsenal.json‘).then(function(response) { // 转换为 JSON return response.json(); }).then(function(j) { // 现在, `j` 是一个 JavaScript object console.log(j); });
当然这很简单 , 只是封装了 JSON.parse(jsonString)
而已, 但 json
方法还是很方便的。
处理基本的Text / HTML响应
JSON 并不总是理想的请求/响应数据格式, 那么我们看看如何处理 HTML或文本结果:
fetch(‘/next/page‘) .then(function(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text(); }).then(function(text) { // ... console.log(text); });
如上面的代码所示, 可以在 Promise 链式的 then
方法中, 先返回 text()
结果 ,再获取 text 。
处理Blob结果
如果你想通过 fetch 加载图像或者其他二进制数据, 则会略有不同:
fetch(‘flowers.jpg‘) .then(function(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blob(); }) .then(function(imageBlob) { document.querySelector(‘img‘).src = URL.createObjectURL(imageBlob); });
响应 Body mixin 的 blob()
方法处理响应流(Response stream), 并且将其读完。
提交表单数据(Posting Form Data)
另一种常用的 AJAX 调用是提交表单数据 —— 示例代码如下:
fetch(‘/submit‘, { method: ‘post‘, body: new FormData(document.getElementById(‘comment-form‘)) });
提交 JSON 的示例如下:
fetch(‘/submit-json‘, { method: ‘post‘, body: JSON.stringify({ email: document.getElementById(‘email‘).value answer: document.getElementById(‘answer‘).value }) });
非常非常简单,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Ajax!
未完的故事(Unwritten Story)
fetch
是个很实用的API , 当前还不允许取消请求, 这使得很多程序员暂时不会考虑它。
新的 fetch
API 比起 XHR 更简单也更智能。毕竟,它就是专为AJAX而设计的, 具有后发优势. 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使用了, 即使现在兼容性还不是那么好!
本文简单介绍了 fetch
。更多信息请访问 Fetch简介。如果你要使用 fetch, 也想寻找 polyfill(兼容代码), 请点击: GitHub上的fetch实现 https://github.com/github/fetch。
翻译人员: 铁锚 http://blog.csdn.net/renfufei
翻译时间: 2016年5月22日
原文时间: 2016年4月15日
原文链接: https://davidwalsh.name/fetch
fetch API
标签:stat 基本 target form intro put mixin 错误 翻译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anlinqiang/p/795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