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本文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是redis 通信协议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 学习redis有所帮助。
	几乎所有的主流编程语言都有Redis 的客户端,不考虑 Redis 非常流行的原因,如果站在技术的角度看原因还有两个:
	1.  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协议是在  TCP 协议  之上构建的。
	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 TCP  连接来进行数据交互, 服务器默认的端口号为  6379  。
	客户端和服务器发送的命令或数据一律以  \r\n  (CRLF )结尾。
	1. Redis 制定了  RESP ( REdis Serialization Protocol , Redis 序列化协议)实现客户端与服务端的正常交互,这种协议简单高效,既能够被机器解析,又容易被人类识别。
	 发送命令
	RESP  在  Redis 1.2  版本中引入, 并最终在  Redis 2.0  版本成为  Redis  服务器通信的标准方式。
	在这个协议中,  所有发送至 Redis  服务器的参数都是二进制安全( binary safe )的。
	RESP  的规定一条命令的格式如下:
	*参数数量> CR LF
	$参数 1  的字节数量 > CR LF参数 1  的数据 > CR LF
	...
	$参数 N  的字节数量 > CR LF参数 N  的数据 > CR LF
	 命令本身也作为协议的其中一个参数来发送。
	例如我们经常执行的 SET  命令,在命令行中我们输入如下:
	 SET  key  value
	使用 RESP  协议规定的格式:
	*3
	$3
	SET
	$3 #  这里  key  一共三个字节
	key
	$5 #  这里  value  一共五个字节
	value
	这个命令的实际协议值如下:
	 "*3\r\n$3\r\nSET\r\n$3\r\nkey\r\n$5\r\nvalue\r\n"
	 回复
	Redis  命令会返回多种不同类型的回复。
	通过检查服务器发回数据的第一个字节,  可以确定这个回复是什么类型:
	·  状态回复( status reply )的第一个字节是  "+"
	·  错误回复( error reply )的第一个字节是  "-"
	·  整数回复( integer reply )的第一个字节是  ":"
	·  批量回复( bulk reply )的第一个字节是  "$"
	·  多条批量回复( multi bulk reply )的第一个字节是  "*"
	我们知道redis-cli 只能看到最终的执行结果,那是因为 redis-cli 本身就按照 RESP 进行结果解析的,所以看不到中间结果, redis-cli.c  源码对命令结果的解析结构如下:
	 static sds  cliFormatReplyTTY(redisReply *r,  char *prefix) {
	sds  out = sdsempty(); switch (r->type) {
	//  处理错误回复 case REDIS_REPLY_ERROR: out = sdscatprintf( out,"(error) %s\n", r->str); break;//  处理状态回复 caseREDIS_REPLY_STATUS: out = sdscat( out,r->str); out = sdscat( out,"\n"); break;//  处理整数回复 case REDIS_REPLY_INTEGER: out= sdscatprintf( out,"(integer) %lld\n",r->integer); break;//  处理字符串回复 case REDIS_REPLY_STRING:/* If you are producing output for the standard output we want
	* a more interesting output with quoted characters and so forth */ out = sdscatrepr( out,r->str,r->len);out = sdscat( out,"\n"); break;//  处理  nil case REDIS_REPLY_NIL: out = sdscat( out,"(nil)\n"); break;//  处理多回复 caseREDIS_REPLY_ARRAY: if (r->elements == 0) { out = sdscat( out,"(empty list or set)\n");
	}  else {
	unsigned  int i, idxlen = 0; char _prefixlen[16]; char _prefixfmt[16];
	sds _prefix;
	sds tmp;
	/* Calculate chars needed to represent the largest index */
	i = r->elements; do {
	idxlen++;
	i /= 10;
	}  while(i);
	/* Prefix for nested multi bulks should grow with idxlen+2 spaces */
	memset(_prefixlen,’ ’,idxlen+2);
	_prefixlen[idxlen+2] = ’\0’;
	_prefix = sdscat(sdsnew(prefix),_prefixlen);
	/* Setup prefix format for every entry */
	snprintf(_prefixfmt, sizeof(_prefixfmt),"%%s%%%ud) ",idxlen);
	 for (i = 0; i elements; i++) {/* Don’t use the prefix for the first element, as the parent
	* caller already prepended the index number. */ out = sdscatprintf( out,_prefixfmt,i == 0 ? "" : prefix,i+1);
	/* Format the multi bulk entry */
	tmp = cliFormatReplyTTY(r->element ,_prefix);out = sdscatlen(out,tmp,sdslen(tmp));
	 sdsfree(tmp);
	 }
	 sdsfree(_prefix);
	 }break;default:
	 fprintf(stderr,"Unknown reply type: %d\n", r->type);
	 exit(1);
	 }return out;
	 }
	 在 发送命令 一节中使用的格式除了用作命令请求协议之外, 也用在命令的回复协议中: 这种只有一个参数的回复格式被称为批量回复(Bulk Reply) 。
	 统一协议请求原本是用在回复协议中, 用于将列表的多个项返回给客户端的, 这种回复格式被称为 多条批量回复(Multi Bulk Reply) 。
	 一个多条批量回复以 *\r\n 为前缀, 后跟多条不同的批量回复, 其中 argc 为这些批量回复的数量。
	 状态回复
	 一个状态回复(或者单行回复,single line reply)是一段以 "+" 开始、 "\r\n" 结尾的单行字符串。
	 以下是一个状态回复的例子:
	 +OK
	 客户端库应该返回 "+" 号之后的所有内容。 比如在在上面的这个例子中, 客户端就应该返回字符串 "OK" 。
	 状态回复通常由那些不需要返回数据的命令返回,这种回复不是二进制安全的,它也不能包含新行。
	 状态回复的额外开销非常少,只需要三个字节(开头的 "+" 和结尾的 CRLF)。
	 错误回复
	 错误回复和状态回复非常相似, 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是, 错误回复的第一个字节是 "-" , 而状态回复的第一个字节是 "+" 。
	 错误回复只在某些地方出现问题时发送: 比如说, 当用户对不正确的数据类型执行命令, 或者执行一个不存在的命令, 等等。
	 一个客户端库应该在收到错误回复时产生一个异常。
	 以下是两个错误回复的例子:
	 -ERR unknown command ’foobar’
	 -WRONGTYPE Operation against a key holding the wrong kind of value
	 在 "-" 之后,直到遇到第一个空格或新行为止,这中间的内容表示所返回错误的类型。
	 ERR 是一个通用错误,而 WRONGTYPE 则是一个更特定的错误。 一个客户端实现可以为不同类型的错误产生不同类型的异常, 或者提供一种通用的方式, 让调用者可以通过提供字符串形式的错误名来捕捉(trap)不同的错误。
	 不过这些特性用得并不多, 所以并不是特别重要, 一个受限的(limited)客户端可以通过简单地返回一个逻辑假(false)来表示一个通用的错误条件。
	 整数回复
	 整数回复就是一个以 ":" 开头, CRLF 结尾的字符串表示的整数。
	 比如说, ":0\r\n" 和 ":1000\r\n" 都是整数回复。
	 返回整数回复的其中两个命令是 INCR 和 LASTSAVE 。 被返回的整数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INCR 返回键的一个自增后的整数值, 而 LASTSAVE 则返回一个 UNIX 时间戳, 返回值的唯一限制是这些数必须能够用 64 位有符号整数表示。
	 整数回复也被广泛地用于表示逻辑真和逻辑假: 比如 EXISTS 和 SISMEMBER 都用返回值 1 表示真, 0 表示假。
	 其他一些命令, 比如 SADD 、 SREM 和 SETNX , 只在操作真正被执行了的时候, 才返回 1, 否则返回 0 。
	 以下命令都返回整数回复: SETNX 、 DEL 、 EXISTS 、 INCR 、 INCRBY 、 DECR 、 DECRBY 、 DBSIZE 、LASTSAVE 、 RENAMENX 、 MOVE 、 LLEN 、 SADD 、 SREM 、 SISMEMBER 、 SCARD 。
	 批量回复
	 服务器使用批量回复来返回二进制安全的字符串,字符串的最大长度为 512 MB 。
	 客户端:GET mykey
	 服务器:foobar
	 服务器发送的内容中:
	 · 第一字节为 "$" 符号 - 接下来跟着的是表示实际回复长度的数字值 - 之后跟着一个 CRLF - 再后面跟着的是实际回复数据 - 最末尾是另一个 CRLF
	 对于前面的 GET 命令,服务器实际发送的内容为:
	 "$6\r\nfoobar\r\n"
	 如果被请求的值不存在, 那么批量回复会将特殊值 -1 用作回复的长度值, 就像这样:
	 客户端:GET non-existing-key
	 服务器:$-1
	 这种回复称为空批量回复(NULL Bulk Reply)。
	 当请求对象不存在时,客户端应该返回空对象,而不是空字符串: 比如 Ruby 库应该返回 nil, 而 C 库应该返回 NULL (或者在回复对象中设置一个特殊标志), 诸如此类。
	 多条批量回复
	 像 LRANGE 这样的命令需要返回多个值, 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多条批量回复来完成。
	 多条批量回复是由多个回复组成的数组,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回复, 包括多条批量回复本身。
	 多条批量回复的第一个字节为 "*" , 后跟一个字符串表示的整数值, 这个值记录了多条批量回复所包含的回复数量, 再后面是一个 CRLF 。
	 客户端: LRANGE mylist 0 3
	 服务器: *4
	 服务器: $3
	 服务器: foo
	 服务器: $3
	 服务器: bar
	 服务器: $5
	 服务器: Hello
	 服务器: $5
	 服务器: World
	 在上面的示例中,服务器发送的所有字符串都由 CRLF 结尾。
	 正如你所见到的那样, 多条批量回复所使用的格式, 和客户端发送命令时使用的统一请求协议的格式一模一样。 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是:
	 · 统一请求协议只发送批量回复。
	 · 而服务器应答命令时所发送的多条批量回复,则可以包含任意类型的回复。
	 以下例子展示了一个多条批量回复, 回复中包含四个整数值, 以及一个二进制安全字符串:
	 *5\r\n
	 :1\r\n
	 :2\r\n
	 :3\r\n
	 :4\r\n
	 $6\r\n
	 foobar\r\n
	 在回复的第一行, 服务器发送 *5\r\n , 表示这个多条批量回复包含 5 条回复, 再后面跟着的则是 5 条回复的正文。
	 多条批量回复也可以是空白的(empty), 就像这样:
	 客户端: LRANGE nokey 0 1
	 服务器: *0\r\n
	 无内容的多条批量回复(null multi bulk reply)也是存在的, 比如当 BLPOP 命令的阻塞时间超过最大时限时, 它就返回一个无内容的多条批量回复, 这个回复的计数值为 -1 :
	 客户端: BLPOP key 1
	 服务器: *-1\r\n
	 客户端库应该区别对待空白多条回复和无内容多条回复: 当 Redis 返回一个无内容多条回复时, 客户端库应该返回一个 null 对象, 而不是一个空数组。
	 多条批量回复中的空元素
	 多条批量回复中的元素可以将自身的长度设置为 -1 , 从而表示该元素不存在, 并且也不是一个空白字符串(empty string)。
	 当 SORT 命令使用 GET pattern 选项对一个不存在的键进行操作时, 就会发生多条批量回复中带有空白元素的情况。
	 以下例子展示了一个包含空元素的多重批量回复:
	 服务器: *3
	 服务器: $3
	 服务器: foo
	 服务器: $-1
	 服务器: $3
	 服务器: bar
	 其中, 回复中的第二个元素为空。
	 对于这个回复, 客户端库应该返回类似于这样的回复:
	 ["foo", nil, "bar"]
	 多命令和 pipline
	 客户端可以通过 pipline , 在一次写入操作中发送多个命令:
	 · 在发送新命令之前, 无须阅读前一个命令的回复。
	 · 多个命令的回复会在最后一并返回。
	 内联命令
	 当你需要和 Redis 服务器进行沟通, 但又找不到 redis-cli , 而手上只有 telnet 的时候, 你可以通过 Redis 特别为这种情形而设的内联命令格式来发送命令。
	 以下是一个客户端和服务器使用内联命令来进行交互的例子:
	 客户端: PING
	 服务器: +PONG
	 以下另一个返回整数值的内联命令的例子:
	 客户端: EXISTS somekey
	 服务器: :0
	 因为没有了统一请求协议中的 "*" 项来声明参数的数量, 所以在 telnet 会话输入命令的时候, 必须使用空格来分割各个参数,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之后, 会按空格对用户的输入进行分析(parse), 并获取其中的命令参数。
	 高性能 Redis 协议分析器
	 尽管 Redis 的协议非常利于人类阅读, 定义也很简单, 但这个协议的实现性能仍然可以和二进制协议一样快。
	 因为 Redis 协议将数据的长度放在数据正文之前, 所以程序无须像 JSON 那样, 为了寻找某个特殊字符而扫描整个 payload , 也无须对发送至服务器的 payload 进行转义(quote)。
	 程序可以在对协议文本中的各个字符进行处理的同时, 查找 CR 字符, 并计算出批量回复或多条批量回复的长度, 就像这样:
	 #include
	 int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p = "$123\r\n";int len = 0;
	 p++;while(*p != ’\r’) {
	 len = (len*10)+(*p - ’0’);
	 p++;
	 }
	 /* Now p points at ’\r’, and the len is in bulk_len. */printf("%d\n", len);return 0;
	 }
	 得到了批量回复或多条批量回复的长度之后, 程序只需调用一次 read 函数, 就可以将回复的正文数据全部读入到内存中, 而无须对这些数据做任何的处理。
	 在回复最末尾的 CR 和 LF 不作处理,丢弃它们。
	 Redis 协议的实现性能可以和二进制协议的实现性能相媲美, 并且由于 Redis 协议的简单性, 大部分高级语言都可以轻易地实现这个协议, 这使得客户端软件的 bug 数量大大减少。
	 Linux 下 使用 nc 命令操作 Redis
	 [coderknock ~]# nc 127.0.0.1 6379
	 set hello world
	 +OK                          #状态回复
	 sethx
	 -ERR unknown command ’sethx’ #错误回复:由于sethx这条命令不存在,那么返回结果就是"-"号加上错误消息
	 incr counter:1                           #整数回复:当命令的执行结果是整数时,返回结果就是整数回复,例如 incr、exists、del、dbsize返回结果都是整数
	 get hello
	 $5                           #字符串回复:当命令的执行结果是字符串时,返回结果就是字符串回复。
	 world                        #实际返回的是 $5\r\nworld\r\n
	 mset java jedis python redis-py
	 +OK
	 mget java python             #多条字符串回复:当命令的执行结果是多条字符串时,返回结果就是多条字符串回复
	 *2
	 $5
	 jedis
	 $8
	 redis-py
	 get not_exist_key            #无论是字符串回复还是多条字符串回复,如果有 nil 值,那么会返回$-1。
	 $-1
	 mget hello not_exist_key java
	 *3
	 $5
	 world
	 $-1
	 $5
	 jedis
	 Python Socket 操作 Redis
	 使用 socket 操作 Redis:
	 import socket
	 # AF_INET指定使用 IPv4 协议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ocket.SOL_TCP)
	 s.connect((’127.0.0.1’, 6379))
	 print(’get connected from’, ’127.0.0.1’)# 验证密码
	 s.send(b’*2\r\n$4\r\nAUTH\r\n$8\r\nadmin123\r\n’)
	 ra = s.recv(512)
	 print(ra)# 发送一条信息
	 s.send(b’*3\r\n$3\r\nSET\r\n$8\r\ntestRESP\r\n$10\r\nRESPpython\r\n’)
	 ra = s.recv(512)
	 print(ra)
	 s.close()
	 执行结果:
	 get connected from 127.0.0.1
	 b’+OK\r\n’
	 b’+OK\r\n’
	 我们从命令行中查询:
	 redis> GET testRESP"RESPpython"
	 可以看到正确的向 Redis 中插入了键值。
	
	来源:网络
Redis 通信协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