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TO:使用C#开发Excel、Word【1】
2021-08-13 16:58
标签:system inf 场景 framework net car 资源 info 利用 《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 Using C# with Excel, Word, Outlook, and InfoPath 》——By Eric Carter, Eric Lippert 概观“随着应用开发社区如此专注于智能客户端革命,一本涵盖从A到Z的VSTO的书是重要和必要的,这本书有很大的期望,它是彻底的,有大量的示例代码,涵盖了Office编程一般术语可以是多年来专注于ASP.NET应用程序的经验丰富的.NET开发人员的外部话题。感谢 Eric Lippert和Eric Carter做了这么有价值的工作!“ 微软区域总监InterKnowlogy首席执行官Tim Huckaby评论: “这本书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使用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编写的所有内容。鉴于作者对此主题的详尽体验,您不可能获得比本书更加权威的VSTO描述! “ Microsoft 公司的Visual Basic .NET技术主管Paul Vick评论: "Eric和Eric真的实现了它,专业的程序员将会喜欢Visual Studio和.NET的丰富的功能,以及能够利用Office可编程性的能力,本书将引导您完成Excel,Word,InfoPath和Outlook解决方案的编程。 微软公司测试主管Vernon W. Hui评论: “这本书是使用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 2005进行编程的深入的、专业的和最终的指南。它是任何进行Office开发的人员必读的书。 微软公司程序员/作家Siew Moi Khor评论: “我们不购买技术书籍阅读光盘;我们将它们作为开发解决方案的资源购买,这本书是人们开始使用智能客户端开发的绝佳资源,例如,通常会听到“使用VSTO 2005轻松操作Office 2003中的任务窗格”,但是直到看到第15章开头的例子,很难彻底地将“容易”置于一边,这是一本涵盖了从应用程序调用Office应用程序到构建智能文档应用程序的所有内容的书籍,它允许传统的Windows开发人员真正利用Office 2003的强大功能。” 比尔谢尔顿,首席工程师,互动知识,MVP评论: “Eric Carter和Eric Lippert一直是Office开发和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 2005的推动力。本书深入了解了VSTO和Office的知识和了解。专业开发人员使用VSTO 2005和Office System构建企业解决方案2003年现在在他们的技术武器库里有一个新的武器。“ 微软公司项目经理Paul Stubbs评论: “这本书既是一个学习工具,也是一本参考书,其中包含对象模型对象及其属性,方法和事件的表的丰富性,我建议任何考虑使用.NET框架进行Office开发的人,特别是有兴趣的人在VSTO编程中。 微软公司的软件设计工程师/测试人员Rufus Littlefield评论: 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是由技术发明人撰写的第一本和关于VSTO 2005编程的最终书籍。 VSTO是一组工具,允许专业开发人员使用Visual Studio .NET和.NET Framework的全部功能将代码放置在Excel 2003,Word 2003,Outlook 2003和InfoPath 2003之后。VSTO提供从来没有可用的功能Office开发人员:数据绑定和数据/视图分离,Visual Studio中Excel和Word文档的设计时视图,文档中Windows Forms控件的丰富支持,创建自定义Office任务窗格的能力,针对Office的服务器端编程支持, 以及更多。 Carter和Lippert通过敏锐的洞察力覆盖.NET主题学习VSTO的需求。 *介绍Microsoft Office编程的体系结构,并介绍对象模型 *教授Office解决方案的三种基本模式:办公自动化可执行文件,Office加载项和文档背后的代码 *探索自定义Excel,Word,Outlook和InfoPath的方法,并使用其事件和对象模型来深入编程 *推出VSTO编程模型 *教会如何在VSTO中使用Windows窗体以及如何使用“操作”窗格 *了解VSTO数据编程和服务器数据场景 *探索.NET代码安全和VSTO部署 ?版权所有Pearson Education版权所有。VSTO:使用C#开发Excel、Word【1】标签:system inf 场景 framework net car 资源 info 利用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xiehaofeng/p/749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