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5)---垃圾回收(回收算法和垃圾收集器)

2020-12-13 04:25

阅读:222

标签:复杂   ebe   cup   历史   img   inf   筛选   多少   mss   

1.垃圾回收算法

1.1 标记-清除算法

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它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效率也很高,但是会带来两个明显的问题:

1.效率问题

2.空间问题,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碎片

技术图片

 

1.2 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复制”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可以将内存分为大小相同的两块,每次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使用完后,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去,然后再把使用的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就使每次的内存回收都是对内存区间的一半进行回收。

技术图片

 

1.3 标记-整理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特出的一种标记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回收,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向一段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技术图片

1.4 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是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分为几块。一般将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算法。

比如在新生代中,每次收集都会有大量对象死去,所以可以选择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每次垃圾收集。而老年代的对象存活几率是比较高的,而且没有额外的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进行垃圾收集。

2.垃圾收集器

回收算法是方法论,收集器就是具体的实现

2.1 Serial收集器

 Serial(串行)收集器收集器是最基本、历史最悠久的垃圾收集器了。大家看名字就知道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了。它的 “单线程” 的意义不仅仅意味着它只会使用一条垃圾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在进行垃圾收集工作的时候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 "Stop The World" ),直到它收集结束。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整理算法。但是它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相比)。Serial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自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单线程收集效率。

技术图片

----------

2.2 ParNew收集器

ParNew收集器其实就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

技术图片

----------

2.3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1.8默认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类似于ParNew 收集器,是Server 模式(内存大于2G,2个cpu)下的默认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关注点是吞吐量(高效率的利用CPU)。CMS等垃圾收集器的关注点更多的是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提高用户体验)。所谓吞吐量就是CPU中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CPU总消耗时间的比值。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提供了很多参数供用户找到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最大吞吐量。

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

2.4.Serial Old收集器

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它同样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

----------

2.5 Parallel Old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使用多线程和“标记-整理”算法。在注重吞吐量以及CPU资源的场合,都可以优先考虑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和Parallel Old收集器。

----------

 

2.6 CMS收集器(主要是old区使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它而非常符合在注重用户体验的应用上使用,它是HotSpot虚拟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并发收集器,它第一次实现了让垃圾收集线程与用户线程(基本上)同时工作。

从名字中的Mark Sweep这两个词可以看出,CMS收集器是一种 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它的运作过程相比于前面几种垃圾收集器来说更加复杂一些。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初始标记: 暂停所有的其他线程(STW),并记录下直接与GC Roots相连的对象,速度很快 ;

2.并发标记: 同时开启GC和用户线程,去记录可达对象。但在这个阶段结束,并不能保证包含当前所有的可达对象。因为用户线程可能会不断的更新引用域,所以GC线程无法保证可达性分析的实时性。所以这个算法里会跟踪记录这些发生引用更新的地方。

3.重新标记: 重新标记阶段就是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为用户程序继续运行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一般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的时间稍长,远远比并发标记阶段时间短

4.并发清除: 开启用户线程,同时GC线程开始对未标记的区域做清扫。

技术图片

 

主要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但是它有下面三个明显的缺点:

1对CPU资源敏感(会和服务抢资源);

2.无法处理浮动垃圾(在java业务程序线程与垃圾收集线程并发执行过程中又产生的垃圾,这种浮动垃圾只能等到下一次gc再清理了);

3.它使用的回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会导致收集结束时会有大量空间碎片产生。

CMS的相关参数

  1. -XX:+UseConcMarkSweepGC 启用cms 
  2. -XX:ConcGCThreads:并发的GC线程数(并非STW时间,而是和应用线程一起执行的线程数)
  3.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FullGC之后做压缩(减少碎片)
  4.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多少次FullGC之后压缩一次(因压缩非常的消耗时间,所以不能每次FullGC都做)
  5.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触发FulGC条件(默认是92)
  6.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是否动态调节
  7. -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FullGC之前先做YGC(一般这个参数是打开的)

2.7 G1收集器(1.9 默认收集器)

G1 (Garbage-First)是一款面向服务器的垃圾收集器,主要针对配备多颗处理器及大容量内存的机器. 以极高概率满足GC停顿时间要求的同时,还具备高吞吐量性能特征.

G1对堆的划分有所不同,它将Java堆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独立区域(Region),虽保留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概念,但不再是物理隔阂了,它们都是(可以不连续)Region的集合。

分配大对象(直接进Humongous区,专门存放短期巨型对象,不用直接进老年代,避免Full GC的大量开销)不会因为无法找到连续空间而提前触发下一次GC。

技术图片

 

G1特点

1.并行与并发:G1能充分利用CPU、多核环境下的硬件优势,使用多个CPU(CPU或者CPU核心)来缩短Stop-The-World停顿时间。部分其他收集器原本需要停顿Java线程来执行GC动作,G1收集器仍然可以通过并发的方式让java程序继续执行。

2.分代收集:虽然G1可以不需要其他收集器配合就能独立管理整个GC堆,但是还是保留了分代的概念。

3.空间整合:与CMS的“标记--清理”算法不同,G1从整体来看是基于“标记整理”算法实现的收集器;从局部上来看是基于“复制”算法实现的。

4.可预测的停顿:这是G1相对于CMS的另一个大优势,降低停顿时间是G1 和 CMS 共同的关注点,但G1 除了追求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者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完成垃圾收集。

G1收集器的运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初始标记(initial mark,STW):在此阶段,G1 GC 对根进行标记。该阶段与常规的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密切相关。

2.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G1 GC 在整个堆中查找可访问的(存活的)对象。

3.最终标记(Remark,STW):该阶段是 STW 回收,帮助完成标记周期。

4.筛选回收(Cleanup,STW):筛选回收阶段首先对各个Region的回收价值和成本进行排序,根据用户所期望的GC停顿时间来制定回收计划,这个阶段其实也可以做到与用户程序一起并发执行,但是因为只回收一部分Region,时间是用户可控制的,而且停顿用户线程将大幅提高收集效率。

技术图片

 

G1收集器在后台维护了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选择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这也就是它的名字Garbage-First的由来)。这种使用Region划分内存空间以及有优先级的区域回收方式,保证了G1收集器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尽可能高的收集效率。

 

jvm(5)---垃圾回收(回收算法和垃圾收集器)

标签:复杂   ebe   cup   历史   img   inf   筛选   多少   mss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ijunyang/p/11109516.html


评论


亲,登录后才可以留言!